基层党委书记谈党建丨航天学院:不忘“人才培养”初心 探索“立德树人”模式

    在我校如火如荼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形势下,航天学院党委把正方向、统领全院、精心策划,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人才培养、尤其本科教育作为学院中心工作来抓,从思想认识、工作模式、机制创新、实践探索、资源调配、全员育人等方面推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期我们采访航天学院党委书记季海群,畅谈学院党委如何推进教育思想大讨论和人才培养工作。


记者:请问航天学院开展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季海群: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日教育部的成都会议旗帜鲜明的提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堪为“成都宣言”的核心思想。校十六大报告明确“进一步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实现超越”。这些都是航天学院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源泉。


记者:请问航天学院在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中进行了什么样的理论思考?

季海群: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南航第十六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中,也提及“立德树人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任务”。教育界对“立德树人”的探讨、理解和举措深入人心、方兴未艾。“立德树人”既有着深邃的历史渊源,又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我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应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透过历史尘埃,关于立言、立功、立德的论述,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左传》。其文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穿越时空隧道,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借鉴这“三不朽”来考量当下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从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大学的职能如何拓展,但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地位仍需要坚守。可以说,人才培养就是大学的“初心”。从某种角度上说我们高校工作者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就是贯彻“不忘初心”。


记者:刚才您从理论层面论述了“三不朽”与“立德树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学院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对接具体工作?

季海群:立言、立功、立德这“三不朽”基本概括了当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这四大职能。院党委探索将高校的四大职能和“立言、立功、立德”基本对应并有机结合,在教育思想中努力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构建学院“立德树人”工作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院从人才培养出发,向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拓展,又无不落脚在人才培养、反哺于人才培养。教育工作者从立言出发,向立功、立德拓展,又无不回溯树人、无不指向树人。这是一个可以展开研究、也非常值得探讨的教育思想问题,今天是个访谈就只能简单谈这些。为了便于直观的解释和体现这一模式,暂用下图来说明:

1.png

“立德树人”工作体系


记者:航天学院党委在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模式下,是如何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

季海群:首先学院党委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教育思想大讨论。记得在全校的动员大会上,郑书记提到清华大学已进行了25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我理解,教育思想、人文精神需要不断正本清源、回望传统、结合当下、开拓创新。

按照学校关于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部署,学院党委举行了新任院长叶培建院士办院研讨会。叶院士非常重视本科教育。他说“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要搞好本科教育”,“一个学校的声誉是由其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表现来增光添彩的”。“当然现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是我们要认真研讨对以教学为主的教师的评价问题”;学院承办了问天科学讲坛,邀请了我校老校长、北理工原校长胡海岩院士作了《漫谈航天工程师培养》的报告。报告指出,南航航天学院的发展和航天工程师的培养,一定要依托航空的基础,这是我们发展航天学院迥异于教育部所属高校的优势和特点。南航航天学院这个层次的院校要培养“研究型航天工程师”。

此外,学院还组织了工程教育认证学习,开办了企业课堂,建立了企业班主任制度。各系党支部组织了北航调研,教学实验室建设等10余次广泛深入的教育思想大讨论等。这些下面我还会进一步详细介绍。

2.jpg

叶培建院士谈本科人才培养

3.jpg

胡海岩院士报告会


记者:请问航天学院在教育思想大讨论中,进行了哪些机制创新和实践求索?

季海群:在本轮教育思想大讨论中,学院以初步形成的“立德树人”工作模式为框架,在机制创新和实践求索中做了以下一些工作。当然,这些工作尚未能全面体现“立德树人”模式的各个环节,而是探索这一模式的重要环节,今后将逐步全覆盖。

首先是乘新工科建设的东风,置了三个新工科专业

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特征就是各项技术的融合,这一融合将“日益消除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间的界限,产生全新的技术能力。”学科壁垒的打破将进一步形成大量新的知识点,产生井喷式的各类成果。借助第四次工业革命形势下新工科建设的东风,学院因势利导,将学院学科门类过多的劣势化为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瞄准工程教育论证的目标,将原有的四个本科专业中的三个专业办成新工科专业,将信息工程(航天)优化为“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优化为“航空航天工程”、将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航天)优化为“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这三个新工科专业已获教育部批准并于2018年开始招生。

4.jpg

学院召开专业建设推进会

5.jpg

专业建设推进会上梁文萍副处长作新工科专业改革报告

6.jpg

新工科专业建设推进会


第二,中乌俄三国联动,本硕博贯通培养

南航依托航天学院与乌克兰国立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哈航)开展国际合作办学,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程,通过“中乌班”培养了120多名获得南航和哈航双学士学位和南航学历的毕业生,其中近30%进入了航天主战场。在此基础上,通过《南航俄语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每年从中乌班毕业的本科或硕士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继续在乌、俄攻读硕士直至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当前,学校正积极拓展和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的研究生合作办学项目,学院积极把中乌合作向“中乌俄”拓展,在中乌班毕业生中遴选部分俄语基础好的同学继续赴俄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通过2+2中乌本科教育,1+1中俄研究生教育,培养一批熟悉三个国家相关专业、了解三个国家行业情况和民情国情的俄语留学生,学习前苏联国家的航空航天科技,扩大我国航天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

通过上述中乌俄三国联动,学院将在本硕博贯通培养方面进行论证,把中乌班在国内的本科前二年课程、在乌克兰的本科后二年课程、在俄罗斯的硕博阶段培养形成有机统一、内在连贯的体系。

7.jpg

中乌班学生在乌克兰学习

8.jpg

乌克兰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一行来院访问


第三,短期培训、长效实践,开办“省研究生暑期学校”

作为本科教育的提升,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我院也作了一定的尝试。去年暑期,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我院承办了“微纳卫星遥感与空间探测技术”研究生暑期学校。本次暑期学校以“微纳卫星遥感与空间探测技术”为主题,邀请了我国航天工程学科领域的17位著名专家学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惠兴、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2位长江学者、3位卫星总设计师和1位特级试飞员),系统介绍航天工程领域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全国航天工程、卫星遥感与空间探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效益。

暑期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环节: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8研究所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进行了产学研基地调研,在航天遥感信息工程实验室由北京航天宏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对学员进行了实战教学,组织了校史馆、航空航天馆参观等文化交流活动。

作为航天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南航有义务、也有能力将航天系列研究生暑期学校办出特色,并形成长效机制,以“平台”塑“品牌”,为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的内涵建设,为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9.jpg

研究生暑期学校开学典礼

10.jpg

研究生暑期学校全体学员合影

 

记者:刚才的一些举措是学院在校内和国际推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和探索,学院在加强与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方面,还做了哪些工作呢?

季海群:首先,校企合作有新意,建设“太空应用菁英班”。为适应我国航天事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强校企联合、促进人才培养,让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社会和企业需求更加紧密的接轨,航天学院积极与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联系,在学校教务处指导下,联合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共同筹建首期“太空应用菁英班”。

“太空应用菁英班”采用半实体班级管理模式,学员的学籍和原专业培养方案不变,在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和我校合作下进行一年半的联合培养。在此期间,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期参加理论课程、认知实习、科创计划、生产实习及团队建设等内容的学习。并可参评“太空应用奖学金”。以上所有经费均由空间应用中心提供。菁英班的合作办学思路是:实现学校专业教学计划和空间应用中心提供的教学计划搭配融合,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与生产认知实习及科创训练计划结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让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契合,这是我们在推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工作中迈出的坚实一步,是在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旗帜下推进教学改革实践的具体举措。

11.jpg

“太空应用菁英班”签约暨开班仪式


其次,协同育人新起点,引入“企业班主任”。为充分发挥行业技术专家和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势,拓宽人才培养路径,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航天学院为航天信息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配备了企业班主任。首次担任企业班主任的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4研究所、第28研究所、第55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新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江苏爬山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专家和人力资源主管。

他们通过“两进两做”的形式开展班主任的指导工作。“进课堂、进企业”:班主任进课堂为一年级新生讲授部分专业导论课,利用企业技术优势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学生借助“企业开放日”、“企业招聘季”进企业参观、认知实习、实践。“做项目、做访谈”:借助校企科研合作项目、企业冠名的品牌活动等载体,完成相关的课题项目、竞赛;借助“中国航天日”、“企业面对面”等契机,完成对企业班主任或企业推荐的优秀典型的专访,形成专题推送。

企业班主任的引入,是引导学生巩固专业思想、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培养科研兴趣、科研潜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尝试和探索。

12.jpg

企业班主任聘任大会


记者: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和实践检验,学院党委将达成哪些思想共识和办院理念?

季海群:通过全员参与教育思想大讨论,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党员积极性,大家基本统一思了想,达成了共识,提出了“尽微致广、尊德道学”的办院愿景;论证了学院办学定位,即分三步走、到2035年建院30周年时把学院建成“在航天器设计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院”;提出了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航天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培养具有责任意识、科学素养、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研究型航天工程师和管理者。当然这些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成果还有待于学院教代会的程序确认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立德树人”永远在路上!


网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