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学生培养

关于无线电能传输研究实验室本科生创新课题发布的通知

时间: 2018-06-01作者: 实践科编辑: 审核: 阅读: 1611

各位同学:

无线电能传输研究实验室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在激光、微波、超声波这三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领域内进行研究,此次围绕这些研究内容面向在校本科生发布了六个创新课题,对以上课题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可填写附件中的报名表,通过选拔的学生可直接加入实验室在导师的带领下参与课题研究。

一、实验室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线电能传输研究实验室成立于2016年12月,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主要围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展开研究。作为学校本科生创新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为众多对科技创新有着浓厚兴趣的本科生提供了优质的科创平台,旨在提高本科生的科学探索能力,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

本实验室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从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多年。曾在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力学和热学效应等方面做过大量基础性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关研究包括: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新型微波辐射方式的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无人飞行器全天候自动精确着陆导引系统、空间飞行器机载测控系统、面向智慧城市的基于视觉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多种飞机电源系统等;承担过多项天线/微波工程及功率变换相关的研发项目,相关研究包括: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激光远程充电系统、新型微波辐射方式的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大规模微波馈电系统和目标天线阵列、特种介质天线、超宽微带天线、多种微波滤波器、超高频开关变换器、多种飞机电源系统等。这些研究工作经历对指导本科生科创项目的开展有重大作用。

二、导师团队

(一)金科

金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有直流变换器及其软开关理论、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功率变换技术、无线电能供电技术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项目(博导类),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基础性研究课题等项目;共在国内外期刊、国际重要会议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在影响因子大于7的国际期刊发表20篇SCI论文,SCI他引478次,单篇最高SCI他引130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7项、美国专利1项;获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

(二)杨雁南

杨雁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教学名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和激光技术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三)王薪

王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硕士,美国普渡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2002年至2004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的计算电磁学中心担任研究助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Birck纳米研究中心担任博士后副研究员。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射频电路与系统、计算电磁方法、微波遥感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三、研究课题

现阶段本实验室主要在激光、微波、超声波这三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领域内进行研究,此次发布的创新课题也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具体课题如下:

NO.

课题名称

1

基于激光传播过程中的障碍物监测技术研究

2

基于频率跟踪的超声电源研究

3

超声波无线电能传输动态阻抗匹配研究

4

微波无线电能传输发射端高功率放大器研究

5

微波无线电能传输接收端自适应阻抗匹配研究

6

基于激光与视觉融合的面向远距离移动用电设备的跟瞄技术研究

有关详情可在本实验的官方网站(http://wpt.nuaa.edu.cn)进行查看。

四、报名及选拔方式

凡在校本科生,热爱科学创新,对本实验室研究方向有浓厚兴趣,均可报名参与。报名截止日期为6月20日前。报名者可在本实验室官方网站的【创新天地】栏目中通过各个课题负责人了解课题具体研究内容,并将报名表发至实验室公共邮箱wpt@nuaa.edu.cn。

6月下旬实验室将组织面试进行遴选。通过选拔的学生可直接加入本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

  教务处           

 2018年6月1日        

 

附件:无线电能传输研究实验室本科生创新课题参与报名表

 


明故宫校区: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 邮政编码: 210016

将军路校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邮政编码: 211106

天目湖校区:江苏省溧阳市滨河东路29号 邮政编码: 2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