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切实做好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中心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工作中的作用,集成优化教师教学发展资源,有效保障中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现就中心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家、省部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三个为本、三个促进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统筹规划,务实创新,积极探索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支持和服务,实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常态化、制度化、个性化和国际化。

二、建设目标

建立资源丰富的教师培训平台,打造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品牌,建设生机盎然的教学文化环境,形成校院两级联动、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教师教学培训、教学研究、经验交流、教学评价、咨询服务活动,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主要工作

1. 构建教学发展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省部有关教师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法规,着力建设系统化的教师培训机制、团队式的教学组织机制、多层面的教学研究机制、综合性的教学评价机制、全方位的教学激励机制,营造导向性与开放性有机结合的制度环境,促进教师主动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2.创建优良教学文化。坚持育人为本,促进人才辈出,弘扬优良师德教风,大力宣传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营造尊师重教、立德树人的校园氛围,增强教师“教学第一、质量至上”的责任意识与荣誉感,树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品意识,激励全体教师潜心治学、倾心育人。

3.开发教师培训资源。有计划、分类别整合和开发学校教师培训平台和学院主题培训活动,夯实资源基础;充分利用校外优秀师资,实现资源共享;注重开拓海外培训项目,优化资源结构。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专门网站,建设信息化培训和信息化服务专用平台,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更加便捷、更为全面的信息资源。

4.拓展教学培训方式。围绕教育理念、教学改革、教学技艺、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师德学风等多个方面,举办课程、讲座、报告会,采用选学、选课方式,开展专门培训。以教师研习营、名师工作坊、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实行教师分类培训。适应双语教学和国际化培养需要,以选送、师资交流等形式,发展教师海外培训。按照发展工程教育和实施卓越计划的要求,以举办工程专家讲座、行业挂职锻炼、企业实习走访等方式,实施教师企业培训。

5.深化教学改革研究。针对高等教育教学的重大问题,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设立多类别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展多样化教学研讨活动,采用现场会、报告会、研讨会、推进会的形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推进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推进研究性教学,强化实践性教学,加强课程教学与科学教育、素质教育和工程教育的有机结合。

6.提供教学咨询服务。聘请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发挥校督导组和各学院教学指导小组的优势与作用,以教学工作为载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开展教学观摩、分析、座谈、问题诊断、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的教学咨询活动,指导教师规划教师生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7.组织交流研讨活动。积极探索教师教学发展的工作方式,开展教学论坛、教学沙龙、精彩一课、教学竞赛等多种活动,促进教师间的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以基础课教学中心和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讨交流,将传帮带、集体备课、助教制和授课资格认证制落实到位,发挥团队合作优势,使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8.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重点,把教学质量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主要标准,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探索、研究动态评价、多维评价、分类评价、团队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绩效综合评价,实现过程性、递进性、综合性评估的有机结合,引导和激励教师敬业奉献,重教严教。

    四、组织管理

1. 建立部门协同的领导机制。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由负责本科生培养的副校长担任,副主任由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负责同志担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中心建设计划拟定、落实及具体工作的开展。办公室成员包括教务处、人事处、研究生院、教学评估与监督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学生处等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或工作人员。中心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发展的需求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的实际,组织制定学校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年度计划。在中心领导下,各部门加强协调,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保证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立学术主导的发展机制。组建中心指导专家委员会,聘请校内外教学名师、教育教学专家担任专家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汇报会、研讨会或咨询会,规划、研讨、总结、指导中心工作的开展。

3.建立校院协作的工作机制。中心协调相关部门和各学院的工作并组织实施;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专项工作组,务求工作取得实效;总结年度工作绩效,检查专项工作进展,调查、分析、研究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各院级教学单位应积极支持中心的工作,并建立院级工作领导小组,建设本单位教师教学发展的工作平台,围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

4.建立开放共享的外联机制。积极参加国家、省部组织开展的教师教学发展的各项活动,充分利用和共享优质教学培训资源,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强和提高中心的影响力。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领导。把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作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将工作绩效列入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考核内容。

2. 统筹发展。把中心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将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列为学校十二五英才培育计划的重要专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建设,注重实效。

3. 齐抓共管。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充分发挥本单位、本部门和全体相关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力支持和全面服务教师教学发展,团结协作,同心协力,尽职尽责,保证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4. 建章立制。把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与提升工作作为建立健全教学考核和激励机制的核心要求,积极探索评价教育教学能力的方法、机制以及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系统设计并逐步建立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运行制度和长效机制。

5. 专项支持。设立中心专项运行经费,保证中心工作的持续发展。建立教师教学发展网站,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信息化资源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信息化保障。设立专项奖励,表彰教师教学发展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网站说明